close

先解釋上帝的異象,在上星期6/7(農曆六月初八),美國喬治亞引導石(預言石)被雷電擊毀,它記載有一個時間囊,但並冇寫開啟時間,這個可能係預言時間了!第一段記載為「人類減少計劃」(大清洗),它還講統一法律與語言,吻合 上帝今次審判整頓的意思,還有【聖經】如下:

《歷代誌下》
29.17 從正月初一日潔淨起,初八日到了耶和華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潔淨耶和華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了
29.18 於是,他們晉見希西家王,說:「我們已將耶和華的全殿和燔祭壇,並壇的一切器皿、陳設餅的桌子,與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潔淨了;
29.19 並且亞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時候所廢棄的器皿,我們預備齊全,且潔淨了,現今都在耶和華的壇前。」

解說:剛講解耶穌受難節的故事,正好係猶太人的逾越節,初八日在聖經只有以上一篇記載,但非常奇怪,正月十六日才完成,但逾越節在十四日黃昏開始,7日要放下工作,連神殿都未清潔好,點做節呢?耶穌的三日是星期五至週日,正好今日是農曆六月十六日(14/7),未來三日農曆日期亦與節號相同,計算舊約預言時間有六月十八(16/7)、十九(17/7)與廿六日(24/7),星期六為預備日人子安息日的主,這個星期就好似樣。

影片3分鐘就拍到雷電擊毀情況,跟住係記載的內容,這部片放上網日期是14/7(農曆十六日),神殿潔淨完成,原來係這部片完成之日:
https://youtu.be/5S6nI2fMun8

再詳解美國喬治亞引導石的預言,要記住 上帝的天機手法,其中一招「首尾呼應」,最受爭議是第一段記載:「保持人類以下大自然 • 永恆共存。」而最後不是第十段,跟住還有重複兩句:「給大自然留點餘地」,「大自然」就係密碼連繫,聖經常見到的,要玩數字謎,1+2=3,與三組數字有關,興建者化名R.C. ChristianChrist就係與基督(神之子)有關,Rian含義為“ King”(王), 石碑著手建造日:19796月。1+9+7+9=262026年就係新世代的開始,第一段的頭尾各四個字合併係:「保持人類 • 永恆共存。」中間隔一個字分隔,其字數就係,三就係寫三次的「大自然」。6月加511月,但「以下」即係之前,26+6=32西結書》32章指美國今年大災難,(正月初一、十五)「係過到初一,都過唔到十五」,第33章記載下半年,美國過唔到今年農曆月初(28/10),正好配合時間;「以下」是部份,它共有48章,32章係三分之二,33章係最後「三分之一」的開始,《啟示錄》的熱門數,它記載有一時間囊在地下「6」英呎深,但冇寫開啟日期,它是在美國時間7月「6」日俾雷擊毀,這就係時間,相信地底下根本冇時間囊。關於「五億以下」還有變化,全世界人類分佈於二百三十多國,而頭三位是中國、印度與美國,中印兩國超過十四億,其餘國家人口都在五億以下,而美國就係其中最大國《啟》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基督教在當年石碑落成,已評擊為魔鬼之言,竟然侮辱 上帝,簡直不知所謂,這些宗教肯定冇得留低。

再講解【四福音書】的秘密,耶穌點解要去耶路撒冷送死呢?唔係為人類贖罪,係 上帝的一個考驗,因為四本各有兩章書,先節錄一些重點情節如下:

《馬太福音》
26.1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
26.2「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26.3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
26.4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
26.5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
《民數記》
9.9耶和華摩西說:
9.10「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和你們後代中,若有人因死屍而不潔淨,或在遠方行路,還要向耶和華逾越節
9.11他們要在二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守逾越節。要用無酵餅與苦菜,和逾越節的羊羔同吃。
9.12一點不可留到早晨;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他們要照逾越節的一切律例而守。
9.13那潔淨而不行路的人若推辭不逾越節那人要從民中剪除;因為他在所定的日期不獻耶和華的供物,應該擔當他的罪。
9.14若有外人寄居在你們中間,願意向耶和華逾越節,他要照逾越節的律例典章,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歸一例。」
《歷代誌下》
30.15二月十四日,宰了逾越節的羊羔。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就潔淨自己,把燔祭奉到耶和華殿中,
30.16遵著神人摩西的律法,照例站在自己的地方;祭司從利未人手裡接過血來,灑在壇上。

《以西結書》
8.14耶和華殿外院朝北的門口。誰知,在那裡有婦女坐著,為搭模斯哭泣

解說:首先《馬太》26.1-5 就係公會祭司想殺耶穌,而這時間在逾越節前兩天,即猶太曆正月十二日,但大節他們不敢妄為,所以提早一日即十三日,這亦係西方所講的「十三不祥」,「黑色星期五」的起源,耶穌釘十字架之日(受難節),但其實應該用猶太曆而非西曆,而 上帝傳中國人陰曆與猶太曆相同,但一年的起始時間不同,係因為兩國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春耕時間不同, 早在聖經寫下,《民》《歷代誌下》就特別寫了兩次「二月」十四日辦逾越節 唔會搞錯日期,而且節號相連,1415正是逾越節與耶穌復活日,1+2=3,猶太人正月即中國人的三月,而耶穌在正月十五日復活,所以每年的復活節在新曆4月,近清明節(農曆三月)。所以每年復活節固定在農曆三月十三至十五日即可,無需跟西方的計算。還有《歷》9.13-14的破字法組合警告跟住《以》8.14 有人擋住 上帝人子的去路,「搭模斯」係猶太曆四月,即農曆六月,女人要喊了,中國跟 的典章律法,男尊女卑,現代搞到冇大冇細,之前講過收拾女人,似乎時間好接近了!再講耶穌受難的安排如下:

《馬太福音》
26.47說話之間,那十二個門徒裡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裡與他同來。
26.48那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
26.49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
26.50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
26.51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26.52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26.53你想,我不能求我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
26.54若是這樣,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
26.55當時,耶穌對眾人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我天天坐在殿裡教訓人,你們並沒有拿我。
26.56但這一切的事成就了,為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當下,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馬可福音》
14.43說話之間,忽然那十二個門徒裡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那裡與他同來。
14.44賣耶穌的人曾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把他拿住,牢牢靠靠的帶去。」
14.45猶大來了,隨即到耶穌跟前,說:「拉比」,便與他親嘴。
14.46他們就下手拿住他。
14.47旁邊站著的人,有一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14.4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
14.49我天天教訓人,同你們在殿裡,你們並沒有拿我。但這事成就,為要應驗上的話。」
14.50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路加福音》
22.47說話之間,來了許多人。那十二個門徒裡名叫猶大的,走在前頭,就近耶穌,要與他親嘴。
22.48耶穌對他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
22.49左右的人見光景不好,就說:「主啊!我們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22.50內中有一個人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22.51耶穌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22.52耶穌對那些來拿他的祭司長和守殿官並長老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
22.53我天天同你們在殿裡,你們不下手拿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
22.54他們拿住耶穌,把他帶到大祭司的宅裡。彼得遠遠地跟著。

解說:上面三本福音書,節號相近係同一組,《馬太》26.47-50 祭司長與民間(猶太人)長老,帶齊人馬刀棒去捉耶穌。「拉比」係密碼關連《馬太》23.7-10 的解釋,重點提示基督(神之子)。26.51-52 大祭司的僕人被耶穌的人削去一隻耳朵,這個就係帶隊的祭司長,耶穌阻止他殺人,但祭司長的手下點解冇郁手呢?25.53-54 耶穌說點解唔請天父派「十二多天使來」,就係要應驗聖經記載,《啟示錄》21.12 門上有十二位天使,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啟》7.4-8 支派受印數目有十四萬四千人,(冇寫十二個,但自己數下分幾多組一萬二千人);《啟》14.1 與羔羊在錫安山,還有十四萬四千額上有神名字(印記)的人,就係人子眾軍,章號7+14=21;26.55-56 他們把耶穌當賊香待,應驗經上預言,其實舊約根本冇記載耶穌,係《以》3.24-27 我解過的人子被捆綁,係疫情影響邊度都唔駛去。跟住門徒都逃走了,點解冇人捉佢哋呢?他們出手傷人喎?《馬可》14.43-50 大致故事相同,《路加》22.47-48 又係提到人子(基督);22.49-51 耶穌的人問拿刀砍他們得唔得?結果削了一個的耳,加上了「右耳」,與及治好了,就係有關人子的右耳。22.52-54 預言「黑暗掌權」就係人子到的時候,還有彼得遠遠跟住去,因為他不是耶穌的門徒。三部福音書的情節相似,但係有奇怪的問題,他們大隊人馬,帶齊武器,但竟然一句說話都冇講,捉人都要講明來意,唔係講口,就係講手,耶穌唔俾他的人郁手,但他們亞頭隻耳朵被削下都冇郁手,點解唔乘機殺耶穌與門徒呢?其中發生了什麼事呢?答案就在第四部福音書,如下:

《約翰福音》
18.1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裡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
18.2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和門徒屢次上那裡去聚集。
18.3猶大領了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拿著燈籠、火把、兵器,就來到園裡。
18.4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
18.5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賣他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裡。
18.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
18.7他又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說:「找拿撒勒人耶穌。」
18.8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
18.9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
18.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古。
18.11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18.12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把他捆綁了,
18.13先帶到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祭司的岳
18.14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列王紀上》
2.36王差遣人將示每召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屋居住,不可出來往別處去。
2.37你當確實地知道,你何日出來過汲淪溪,何日必死!你的罪(原文是)必歸到自己的頭上。」
《歷代誌下》
30.13二月,有許多人在耶路撒冷聚集,成為大會,要守除酵節。
30.14他們起來,把耶路撒冷的祭壇和燒香的壇盡都除去,拋在汲淪溪中。

解說:首先這篇改了節號排版,就係答案所在,《約翰》18.1-3 又係大班兵馬去捉耶穌,今次加上耶穌所在為「汲淪溪」,《列上》2.36-37 就係關於「罪」、「」與「頭上」,是這同一日猶大的記載,另外「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有關;《歷下》30.13-14 「除酵節」亦即逾越節,上篇連上30.15-16,這係預言以色列會亡國,上帝 要考驗的是以色列人(猶太人)。《約翰》18.4-6 他們表明來意捉耶穌,而耶穌只說一句話,他們全部「倒在地上」,明唔明發生什麼事呀?你哋忘記了耶穌的醫人異能,《馬太》9.1-7,《馬可》2.1-12,《路加》5.17-25,有個癱子,耶穌一句說話就冇事起返身,這裡耶穌一句說話令捉他的人全部癱瘓倒在地上動彈不得這超能力倒轉用,癱子變正常,正常變癱子。所以前面三部福音書記載,這些人毫無動作,並冇使用武力,因為耶穌已將他們制服,完全控制場面,這個就係真相喇!《約翰》18.7-9 耶穌就與他們講數,跟他們回去,但要放過所有門徒,基本上他們都冇話事權,若耶穌不治愈他們就大鑊了!這裡他們沒有一句說話,因為係耶穌指揮他們點做嘢,他們回去亦不敢講半句,耶穌咁犀利,這變成幫耶穌造勢,大祭司亦會當他們背叛,咁就有難了,所以這件事不了了之。18.10 這是特別加料版,之前冇講邊個切人耳朵,就係彼得這叛徒,前三部福音書在這過程加了另一彼得故事,表明耶穌不認他,另外這節再加人名在最後「他的右耳」、「馬古」,就係人子(彌勒)的右耳要醫治,我解佛家兩個關連預言,賓頭盧尊者備受尊重,歷代佛家齋宴都留下一尊座,冇人可以坐,但到北宋的布袋和尚竟坐上這位,住持就拉著他的右耳拉他離開,點知行開老遠回頭一望,他竟還坐在位上,換言之,他的右耳拉長了,就係講我(彌勒)出世時,一隻耳朵縮起,要撑開撑大,現在右耳比左耳長半吋左右,倒轉「古馬」(古嗎),上帝 好多古惑招的。18.11 要彼得收刀,他根本冇追隨耶穌教誨,時常自把自為,前文講所有門徒走了,而他跟住去睇熱鬧,其他門徒係去通知其他人準備,而他係耶穌不信之人,所以毫不知情。「我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就係講明這是 上帝的安排,必須照做,「天命不可違」,千祈「唔好敬酒唔飲,飲罰酒」,上帝 這杯都好惡頂,因為耶穌要釘十字架,還要俾長矛插詐死,諗起都好痛!還有冇寫明「酒」,就係安排耶穌要「走」。18.12 提到「千夫長」可帶一千士兵,可以估計當時他們人強馬壯,結果都係俾耶穌制服了。18.13 又係加料版,「」即亞拉(真主),頭尾「」字分隔位,最後有四個字即四個字一組,倒轉睇頭尾,「父法」,之前「」,隔兩字「」,「父法該大」就係前文逾越節關連,《民數記》9.9-14 誰人不守 的典章律法,一律剪除。再隔兩字的四個字,「本是那(挪)亞」,天父亞拉(真主)挪亞都係 上帝,亦再強調這是 的安排。18.14 大祭司就講過:「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就係你哋基督教,一路講耶穌釘十字架係為世人贖罪,其實上帝 只係要他去考驗以色列人,十誡第一條,不能為神作任何虛假形象。邊個作大耶穌呀?他是很犀利的神僕,但不是來救世的。上帝 導演這場大龍鳳開始了,耶穌係主角,當然還有很多配角,將會一一介紹,精彩絕倫。

彌勒 (上帝之子)

壬寅年六月三十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彌勒 的頭像
    彌勒

    梅呾利耶的部落格

    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